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组工信息:XX镇压实主体责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精品)
近年来,XX镇地处XX腹地,作为典型的西北农村乡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压紧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创新构建多元共治、服务下沉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压力传导”责任链条,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XX镇党委深刻认识到,乡镇作为抓党建、抓治理、抓发展、抓稳定的“一线指挥部”,其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效果。为此,XX镇坚持问题导向,从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的责任传导机制。
(一)以述职评议为“标尺”,量化责任“硬指标”
为破解以往责任落实“宽、松、软”的问题,XX镇将述职评议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履职成效的“试金石”。一是规范述职程序。明确要求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半年需向镇党委会进行一次专题述职,每年年底向县委组织部和全镇党员干部代表大会进行年度述职。2025年以来,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已累计开展各类述职6次,重点围绕抓党建工作、经济发展、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等方面,亮成绩、谈不足、定措施。二是量化评议内容。述职报告内容不再是空泛的总结,而是要求用数据说话,明确列出年度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完成情况,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矛盾纠纷化解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三是强化结果运用。述职评议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对连续两次评议结果靠后的干部进行约谈提醒,形成“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的鲜明导向,有效激发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以包联指导为“纽带”,激活组织“神经末梢”
针对部分村党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规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XX镇全面推行“党委班子成员包村联点”制度。一是领导带头参与。镇党委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每人联系1-2个村党组织,全年必须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联系村的组织生活会至少4次,并对会议质量进行现场点评指导。2025年,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参与和指导村级组织生活会超过50场次,覆盖全镇所有行政村。二是精准靶向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镇领导不仅是“参会者”,更是“辅导员”,针对各村存在的不同问题,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不足等,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得到显著增强,整改措施落实率达到95%以上。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镇领导利用参与组织生活会的机会,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现场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通过领导包联指导机制,已协调解决涉及农田水利、道路修缮、产业发展等各类实际问题30余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找准施策“切入点”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重要法宝。XX镇党委将调查研究作为领导班子的基本功,推动决策由“经验式”向“精准化”转变。一是课题化管理。年初,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领域和全镇中心工作,主动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确定了15个重点调研课题。这些课题紧扣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二是常态化走访。班子成员每月下基层调研不少于5天,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真话、察实情。2025年上半年,全镇领导班子累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5篇,内容涵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保护、闲置资源盘活等多个方面。三是闭环式转化。调研报告不是束之高阁的“文件”,而是推动工作的“药方”。每篇报告都要求提出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