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近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百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形成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深刻理论和生动实践,具有周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必须深刻领悟、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的作风的理论渊源
中华文明对“风”这一自然现象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逐步从自然现象拓展至人文领域,成为社会观察工具与政治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作风”一词并未直接下定义,主要聚焦风气、习气、风尚等方面谈党的作风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高度自觉,持之以恒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出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风”的思想理念。3000多年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四方风”的记载:“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夹,风曰微;西方曰夷,风曰彝;北方曰宛,风曰伇”。从周代起,“风”的概念由自然现象向人文领域拓展。《诗经·国风》体现的采风制度标志着“风”正式成为社会观察工具,汉代乐府“观风知政”则将其制度化,形成“采诗官—风俗—考正”的政治反馈机制。《说文解字》以“风动虫生”释“风”,揭示自然风化作用与社会教化的同构性,认为如同春风唤醒蛰虫,人文教化能激活道德自觉。从自然之风到人文之风,从民风到“君子之德风”,“风”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重要的政治概念。孔子提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命题,首次将统治者的作风看做社会风尚的源头。此后,《毛诗序》提出:“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白虎通义》提出“教者,效也”,将“风俗”定义为“上为之,下效之”的教化过程,使“风”衍生出“风化”“风气”等政治伦理概念。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智慧在于“风教”,即以“礼治秩序”通过文化浸润实现整合。钱穆也指出中国治理的精髓在于“风气养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大量的社会观察和对比,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具备良好的风气、习气、风尚等。早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写道:“如果一个时代的风尚、自由和优秀品质受到损害或者完全衰落了,而贪婪、奢侈和放纵无度之风却充斥泛滥,那么这个时代就不能称为幸福时代……”恩格斯特别反感并抵制不正之风,他在致玛丽亚·恩格斯的信中写道:“又吃又喝,而事后又把这些事议论一番,这根本不是我的作风”。在从事革命的过程中,列宁注意到党内存在的不良习气,提醒广大党员加以注意并革除这些不良习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批评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提出要“打倒装腔作势的作风!认真进行整顿纪律、加强组织的工作”“必须同官僚主义和官僚作风进行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系统论述并首次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强调:“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这篇标志性讲话阐明了党的作风的功能,即正党正人,发挥在党内纠正错误、在党外教育群众的功能。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