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档
- 2024-08-28 08:57:57 (3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材料
- 2025-04-29 08:17:09 八项规定28个方面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个人版)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支委会会议记录
- 2025-04-28 08:32:11 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28方面剖析问题措施
- 2024-06-17 08:30:30 三失一偏人员排查方案
- 2024-09-06 08:11:33 (8篇)党员教师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2024-03-01 09:38:43 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研讨发言稿范文稿
- 2024-08-07 09:23:21 2024年8月党小组会会议记录
- 2024-08-23 09:50:11 (7篇)医院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范文
- 2024-08-12 09:17:21 市委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上的主持词及讲话
- 2025-04-13 09:29:04 (4篇)办公室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汇编
- 2024-01-31 09:44:02 XXXX2024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稿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贯彻城市工作精神,开启城市发展新篇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专题学习,让我对会议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悟会议精髓,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承载,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深入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精准分析形势,明确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与重点任务,这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意义非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
(一)领会会议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洞察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城市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让城市建设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从城市规划的科学布局,到城市建设的精细推进,再到城市治理的创新优化,一系列举措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在XX市的城市建设中,我们也始终遵循这些规律,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到城市绿道建设拓展市民休闲空间,都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生动实践。我们要持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以科学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实践。
(二)领会会议对城市工作形势的深刻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步入新阶段,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这一形势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方式、动力、重心与方法。在理念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聚焦市民需求,无论是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还是公共交通的便捷优化,都要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在方式上,注重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城市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益;在动力上,挖掘特色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如我市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多元化;在重心上,加大治理投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方法上,强化统筹协调,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城市发展合力。
(三)领会会议对城市工作总体要求的明确部署。会议明确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我们绘制了清晰的行动蓝图。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例如,在城市结构优化方面,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促进产城融合;在动能转换上,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品质提升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在绿色转型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文脉赓续处,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在治理增效上,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
二、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7个方面重点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任务,结合XX市实际,精准发力,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优化城市体系,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区域协同,融入城市群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对接。如加快推进XX市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分类推进城镇化,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根据不同县城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打造特色县城。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发展先进制造业,有的则重点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带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三是推进市民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保障,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同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